首页
首页» 学术动态
 

关于举办刘志强教授、纪雷教授学术报告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09-20     浏览次数:

     

时间:2025年9月22日(星期一)上午10:00

地点:E211会议室

报告题目:半花菁染料的生物成像应用

报告人:刘志强教授(山东大学)

报告摘要

半花菁类化合物是典型的给体受体型分子,不仅具有突出的分子非线性光学系数,也具有独特的荧光发射性质。此类化合物也被作为荧光染料应用于高分辨成像细胞膜和线粒体等。本报告将介绍课题组近年来对此类染料开展的分子改造和性能优化以及生物成像应用的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

刘志强教授,1994—2003年就读于山东大学,先后获学士和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为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长期从事强双光子吸收有机材料的合成和生物应用研究,特别关注含硼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和小分子有机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合成,已在Chem Rev.、JACS、Anal Chem、Org Lett等发表SCI论文150余篇,曾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报告题目:碳硼烷多顶点间的相互作用与光电性质调节

报告人:纪雷教授(西北工业大学)

报告摘要

正二十面体闭式碳硼烷(carborane)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芳香族的一员,有三种稳定的异构体(邻、间、对碳硼烷)。碳硼烷团簇的骨架由三中心两电子(3c-2e)键构成,这种特殊的价键结构使碳硼烷可能具有非常规的光物理与电化学性质。由于碳硼烷的给/受电子能力不明显且它的共轭性不好,它作为光功能材料的构建单元直到2010年以后才引起人们的注意。邻碳硼烷在得电子之后C-C键很容易拉长,意味着C-取代邻碳硼烷在激发态是一个很好的电子受体,因此大部分已报道的光功能碳硼烷衍生物都是基于C-取代的邻碳硼烷。然而,有关间、对碳硼烷衍生物以及邻碳硼烷硼位取代衍生物的光物理性质研究报道甚少,且结论是这些取代模式下的衍生物的光物理性质与取代基本身的基本相同、引入碳硼烷的意义不大。我们在研究碳硼烷分子轨道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非传统C-取代的碳硼烷衍生物,并研究这些取代模式对碳硼烷光物理性质的影响,初步总结了碳硼烷不同顶点之间取代基的相互作用。

报告人简介

纪雷,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教授,致力于有机光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物理和电化学过程的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4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科学基金A类、陕西省省重点研发计划、企业横向项目等10余项,担任SCI收录期刊《Materials Physics and Chemistry》编委。

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化学与药学院                                          

                                                                                                            2025年9月20日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国家教育部    |    图书馆    |    学校处室    |    校内学院    |    学校首页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

地址: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2号   邮编:  712100   

网站负责人:汪振明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