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信息
(一)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二)专业班级:化生2101班
(三)专业成绩排名:9/60
二.荣誉奖励: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专业奖学金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国家级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二等奖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省级二等
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POSTER展示与竞赛活动校级三等奖
优秀大学生
优秀学生干部
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三.学生工作经历:
化药团委科创部负责人
化药易班工作站副站长
化生2101班科创委员、实践委员
四.事迹讲述
(一)学习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刚入学时的张铭,似乎还没有适应大学的生活节奏,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随波逐流地参加了许多社团的面试,但遗憾的是都落选了。当时的她也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姿态,想着反正也成为不了学长学姐们那样优秀的人,索性就彻底摆烂,起码还有个失败的借口。
一次和高中地理老师的聊天使她改变了想法,也让她有了改变自己的信心。“我们小地方出去的孩子更应该付出更大的努力,遇到挫折不要去想这是你失败的第几次,而要想你又从中汲取到了哪些经验,你现在所做的只要让四年后毕业时的你没有遗憾就好。”这句话伴随着她的大学生活,激励着她慢慢成长。而过去的三年大学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成绩起起伏伏,让她感到保研的目标越来越远。她回忆起,每学期最煎熬的时期,可能就是期末出成绩的时候,每次都像开盲盒一样,心情跌宕起伏。幸运的是,大学期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在大三最后一门成绩公布时,她踩边成为了一名保研“边缘人”。
她也总结出了适用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回顾及时梳理知识点,期末周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思维导图辅助自己掌握知识点,用以查缺补漏。
(二)科研篇:钻坚研微,精进不休
大二时期,张铭认识到如果要保研,仅靠成绩是不够的。可能是出于对数学竞赛的执念,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名了大学生数学竞赛,幸运地拿到了她人生中第一张竞赛证书。正是尝到了这一次的勇敢挑战的果实,让她有了继续挑战自己的信心。
出于兴趣,在大二时期她加入了祁建钊老师的课题组进行学习,这两年是她快速成长的两年。她从最开始的一无所知,到成功申请到了一项省级大创项目,再到各类比赛获奖,最后成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一篇,这都离不开祁老师的耐心指导。回顾过去的两年,她说,虽然很忙碌但也收获满满。在祁老师的带领下,她认识了合成生物学这个新领域,让她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里那颗种子也在这时真正发了芽。
张铭认为参加比赛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而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准备比赛的过程很苦,每天强打着精神准备材料,蓬头垢面,面容憔悴。但结果很甜,甜到可以让她忘却当时熬夜的疲惫。备赛时的点点滴滴都变成了美好的回忆,当时崩溃的心情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正如一句话所说的那样,“人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厉害”,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收获更好的自己。
她说:“在这背后更多的是祁老师一次次耐心的指导与教诲。”祁老师不仅关注她们的学术成长,还经常询问她们的生活学习状况,鼓励她们保持积极的心态。“祁老师严谨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给我树立了榜样,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追求卓越的信念。”
一路走来,张铭感慨万千,她说:“大学期间要感谢的人有很多,两年的蜕变离不开祁老师的悉心指导,为我打开了科研的大门,让我领略到了科研的魅力;离不开实验室每一位师兄师姐的倾囊相授,让我有了博采众长的机会;离不开各位任课老师耐心的答疑解惑;离不开花儿姐姐的鼓励与支持;离不开家人朋友及时的情绪疏导。”
(三)保研篇:热爱才能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对于保研,她认为选择大于努力,在本科期间大家可以尝试进入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为保研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还可以提前感受一下是不是与自己的想象有所出入,毕竟科研要坐的住冷板凳,热爱才能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五.对学弟学妹想说的话
每个人之间存在一定的时差,然而并没有快慢之分,我们不用跟别人比谁更优秀,只要一直在努力的路上,比昨天的自己优秀一点就已经够了。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才能有所收获。最后使用在夏令营时看到的一句话与各位共勉,“与其期待未来,不如自己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