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基层】赵冰心:此身愿化春泥,深植黔北青山

发布时间:2025-10-28 浏览:

赵冰心2.jpg

一.个人信息

赵冰心,2021级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现已考取遵义市播州区定向选调生。

二.初心与选择

毕业择业之际,浓厚的乡土情结让我倾向于回到贵州,投身家乡建设。值得庆幸的是,我校具备贵州省选调生的资格,这为我实现返乡服务的理想开辟了一条重要通道。

萌生报考选调生的念头,最初的触动源于一次深入的社会实践。在那次实践中,我得以近距离观察真实的乡村图景,深切感受到个人的成长与价值实现,其最深厚的沃土恰恰在于服务国家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正是这份源于“看见”的责任感,成为了我报考选调生、决心扎根基层的最初契机与坚定动力。

三.备考之路

我从七月份开始行测申论的复习,七月到八月中旬刷粉笔的980系统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每天看完两节理论课程,同时完成配套的课后练习题。八月中旬到九月中旬,我疯狂刷真题然后总结,行测提分必须要大量刷题,提高自己做题速度和正确率,针对一些重点和易错题型一定要专项练习,比如资料分析推荐花生十三,申论推荐公考小马哥。九月中旬往后,不断查缺补漏,自我纠错。从九月份开始,全国各地的选调工作就陆续开始。建议同学们积极报考各地选调,在实战中提升自己笔试和面试能力。

回顾整个选调生备考历程,最大的挑战在于高强度压力下的备考与心态维稳。一方面,需要同时攻克行测庞杂的知识体系,申论深刻的政策理解与写作能力,以及积累时政热点,时间被切割得极为碎片化,常感力不从心,陷入“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抓不牢”的焦虑;另一方面,随着考试临近,对结果的未知、对自身选择的反复审视以及目睹同龄人不同轨迹带来的无形比较,极易滋生自我怀疑和心理波动。

克服这一困境,关键在于能及时根据自身优劣势制定了精细到周甚至日的学习计划,将大目标拆解为可量化、可完成的小任务,并利用番茄工作法等工具强制专注,确保每天有有效投入而非仅是耗时间。对于知识瓶颈,则通过专项突破来提升。其次,在备考过程中,我会通过跑步、打羽毛球等方式释放压力。备考选调的过程不仅是对知识的检验,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管理与心态淬炼。

四.学院助力与成长

学院的支持如同强大的后盾,精准的就业指导、优秀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以及适时提供的心理疏导,都极大缓解了信息差和备考焦虑,让我能更专注地投入。

在校期间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和青年志愿者协会部长的经历,为我打下了坚实的能力基础,深刻塑造了我的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十余项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的备赛与角逐,则是对专业知识应用、逻辑思维、快速学习能力及抗压韧性的反复锤炼,要求我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分析问题、提出创新方案并精准表达。而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在参与组织生活的过程中,持续强化了党性修养。

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仅使我在选调生备考中能更高效地理解政策理论、结构化分析问题,更关键的是,它们培养了我面对基层复杂局面所需的务实作风、沟通协调艺术、服务群众的热忱以及迎难而上的担当,这些能力和品质将成为我未来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坚实支撑。

五.寄语学弟学妹

建议志在选调的同学一定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相应的规划。希望学弟学妹们再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坚持,要有歇足停顿的底气,也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