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走进宝鸡市金台区金河镇永利村,在村支部副书记董秦宝的陪同下,前往枣桃种植地、玉米种植区等地,利用所学知识,尝试帮助村委会解决土壤养分速测技术落地困难的问题。作为团队为期7天社会实践的重要一站,团队成员在该村利用专业设备开展现场土壤养分速测,积极探讨技术简化与推广路径,力求用科技手段助力永利村提升种植效益。
据悉,永利村在2021年向上级部门借用一台土壤养分速测仪,用于快速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关键养分含量,指导科学施肥。村支部副书记董秦宝介绍:“由于操作相对复杂,同时缺乏掌握技术的人员,仪器送达后便一直封存在村果蔬配送中心的库房里。”设备闲置导致村民施肥仍主要依赖经验判断,存在不精准的问题。因此,调研队决定重启并利用这台设备检测该村部分土壤养分。
开展土壤养分检测,重启设备助力科学施肥。队员们依据《土壤检测技术规范》,在永利村枣桃核心种植区选取了15个点位开始土壤采样工作,在主要玉米种植区选取了10个点位。采样采用“五点混合法”,即在每个点位分别采集0-20厘米(表层)和20-40厘米(深层)的土壤,混合均匀后作为一个代表性样本。队员们携带采样工具,在选定地块按规范操作,共获取有效土壤样本25份。
采集的土壤样本被带回永利果蔬配送中心。队员们清理设备后,学习并使用该便携式速测仪对样本进行了现场初步分析,主要测定pH值、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等五项关键指标。同时,为确保数据精度,团队选取了其中10份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规范封装后,于7月25日专人送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实验室,利用更精密的原子吸收光谱仪、凯氏定氮仪等设备进行复核检测,多项结果表明,永利村土壤养分各项指标符合种植要求。
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多项举措服务乡村发展。调研队面对土壤养分速测仪操作复杂这一核心障碍,意识到仅完成检测还不够,实践的关键在于让设备能被村民使用。在永利果蔬配送中心,团队成员根据实际操作经验,结合设备说明书和技术规范,开始着手编制一份面向使用者的简易《土壤速测操作指南》,力求用最直白的语言代替专业术语。
初稿完成后,通过线上方式提交给学院的专业指导老师进行审阅,确保技术要点的准确性。根据老师反馈的意见修改完善后,一份图文并茂、步骤清晰《土壤速测操作指南》被正式提交给永利村村委会。董副书记翻阅后表示:“这个好!步骤清楚,还有图,比原来的说明书实用多了,村里找人学起来就容易了。”
永利村的田野,见证了科技与青春交融焕发的勃勃生机。这场始于土壤养分检测的实践,不仅为乡村丰饶未来注入了坚实的科技力量,更彰显了青年在乡村振兴宏大叙事中的动人担当——土地无言,数据为证;青春有为,未来可期!